大国工匠序:
《皇明通纪》载:“祥……父福能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木工是营造宫殿时所谓“八大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有“百艺之首”的称誉,木工首就是“首中之首”,也就是设计师和施工负责人。
无论是江南民居、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宫殿,都有他们的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建筑史上要评选一个最伟大的建筑工匠群体,也非他们莫属。是他们营造了原版的九城门,是他们与圆明园、颐和园、十三陵、布达拉宫等等无数世界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就是江山匠人——中国的皇家大工匠。
以紫禁城和明十三陵为首的明朝皇家建筑中,庄严无比,尽显富丽堂皇的门庭,细节之处又充满俏丽风韵和惊人智慧,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它们究竟是由哪些能工巧匠建造而成,在《明史》中并无记载。历史学者抽丝剥茧,经研究发现:这些瑰丽作品的诞生都与浙西南地区一群被称为“江山帮”的民间匠师密切相关。
乾隆造访溯根源,皇家工匠现江山
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为祈福天地,造福百姓,江山善制门者二十余人,仅用五个月就建造了九城门,城门命名中蕴含福、禄、昌、兴,寓意安宁与祥和,期望通过九城门中的虔诚来护佑城邑平安,祈福百姓安居。九城门以宏伟、奇骏的建造风格轰动一时,被记载在《江山志》等历史文献中。
公元1751正月十六,乾隆帝南下巡游,得知江山民风淳朴风景秀美,便转道至此,途经江山古城(现浙江省江山市境内),只见巍峨的九城门气势磅礴堪比宫廷, 规划设计灵巧缜密,水路陆路皆具考虑,似遵循《周易》、《风水》之道,却又完全符合城池民众的生息需求。更为奇特的是,此九城门经过两百年的雨水洗礼,依然坚固无比,傲然矗立。
九城门设计如此精妙使乾隆帝大为震惊,后经询问地方官员才得知此城门名曰“九城门”,乃为200年前江山帮制门匠人所建造设计,如今江山制门名匠云集,制门手艺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围绕江郎山方圆百里,江山匠人所制木门早已名扬临近各个县区。乾隆闻言后啧啧称奇。
奉召修建圆明园,御赐“皇工”誉美名
一个拥有世界上1/3财富的帝王,能够以他任何想要表达爱意的方式给他所爱的女人——乾隆就是这样的帝王。从江南返回宫中后,乾隆就将所有精力用于圆明园西洋楼的扩建工作,因为这座西洋楼,乾隆赐给了他最为宠爱的妃子:香妃。他安排皇商范清注携带数万两白银赴西洋采办;任命宫廷御用画师——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为西洋楼主设计师。
在西洋楼的设计进程中,光门窗亭榭就有三百八十余处,郎世宁欲将欧洲造门理念融入中国传统皇家文化,以打造中西艺术结合的欧式华贵之门,然始终不得纲领。经过多个日日夜夜也无法将欧洲的雅致、华贵韵味与中式的儒雅气息做到完美的切合,设计工作陷入困境,郎世宁不得不向乾隆皇帝如实禀报。乾隆帝在听完禀报后,立刻就想起江山的九城门和周氏家族鬼斧神工的制门技艺。遂诏江山制门匠师进宫,负责西洋楼皇室门窗亭榭的设计与铸造。
夜临繁星点点、早伴旭日东升,经过匠师们的日夜推敲,终于将欧式的典雅、奢华与中式的儒雅、大气进行完美融合,设计出的主楼门表面布满巨大的门钉,横九纵九,凸立如字,象征九五之尊、帝王豪气;门身雕刻以欧式花纹与象征高贵、纯洁、正义的独角兽图案,威武与优雅中渗透着浓郁的欧式韵味。
乾隆帝在看到江山匠师建造出完美无暇的西洋门后,不禁龙颜大悦,大笔挥就“皇工善门,帝尊天下”8个大字,并赏赐制门匠师为首者数人御用官职,终生效忠皇室。随后的岁月,皇家工匠的造门理念被广泛运用至宫廷、官宦、贵族,乃至欧洲皇室与教会的造门理念之中。“皇工”品牌应运而生,制门工艺一直被传承至今。
这就是欧洲风格与中国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交融,应运而生的一种对待门形文化、对待生活、对待追求的至高境界,一种无法超越的境界,一种追求人生至高的境界——皇工木门。